close
設計‧生活


態度第一、行為第二,才華才是你最後應該注意的地方,也是被人家最後注意的地方。
或許如大眾的印象所知,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設計師,總是給人一付「很特別」的人格特質印象,但是,這就是藝術家與設計師的身份表徵嗎?設計師與藝術家總是很敏銳的觀察到許多現象,更深入人類的生活與體驗,因此也就更應該理解現今的人情世故才是。

首先,態度代表著一個人的理念與價值觀,隨時保持著「正念」。行為會受到態度與信念的影響,換言之,態度是人格的內在,而行為便是人格表現出來的外在。
才華只是人生中的一小部份,甚至可以靠短時間培養出來,因此,態度與行為在人生中左右了你很大的部份,才華不是不重要,才華就只是才華。
「在一場音樂會中搞怪那是容易的。」設計師的工作應該是更理性的,因為設計師的工作往往擔負著行銷的責任,而行銷則擔負著銷售量的責任,銷售量的好壞可能影響了許多家庭的生計,而這些家庭的生計問題也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國力。

設計師的工作也多半跟人有關,如同我一直認為,假如一個人在社會上成功,那成功的絕不是那個人,而是造就這位成功者的其他人,沒有這些造就他的人,他也決不可能成功,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成功者總是非常謙虛與感恩的原因。設計師的工作一直以來,就是以造就(成就)某個人事物為目標,可能是一位候選人、可能是某一項商品,也可能是某一件品牌等等,這就是人事物。這些事情都息息相關著「人」,唯有人類的靈魂才能慰藉人類的靈魂。

因此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,無論是一對一還是面對大眾,設計師本身的靈魂就是一種態度的寄生,而設計師所表現的作品,便會展現他的態度出來,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「作品的氣質」。
倘若,一位藝術家,他充滿了許多不滿的情緒,這些負面的能量通常也會經由他的作品表現出來,而大眾透過他的作品理念,也只能感受到一堆情緒上的宣洩物而已,尤其在現今已經充滿許多負面能量,這些情緒上的宣洩物也只是增加人群的負擔罷了!這也是為什麼,二十一世紀的心靈與精神治療藝術活動,將成為主流的原因。

在藝術的場域上,我們是先生為「人」,而後才成為藝術家。意思是說,我們一出生就是個「人」,這是個事實,但是藝術家或者設計師這個身份,是我們後天成長才加上去的一種身份象徵。這代表著,我們必須先瞭解作為「人」所該具備的條件,而後才再去揣摩如何成為一位藝術家或者是設計師。

我認為,無論是藝術家或者是設計師,都不該與這個世界、這個社會,甚至你現在所處的環境有任何的脫節,反而更應該去融入它、去瞭解它。這是一個很有邏輯的證明,我舉例,或許大家都有其耳熟能詳與喜愛的設計品與藝術品,這些作品是經由創作者而創作出來,這些創作者可能會受到某些思想、風格或者流派影響,無論是怎樣的影響,這些絕對是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,並且與這些創作者切身的經驗有關,而這些創作者是如何去發掘這些理念?
很簡單,就從他們的生活之中去發掘。回過頭來,他們是從「人」的生活之中去領略,而無關於他的身份是藝術家還是設計師。

在這篇文章之中,我並沒有否決才華,也不認為才華不重要,只是沒那麼重要而已,如同,「要追求的是有用的創新。」在一片追求創意、創新的聲浪之中,或許我們該反過來想想一些最根本的問題,例如許多的創意是如何產生?
我們為什麼要創新等等。在不斷的思考過程之中,才不致於被創意與創新所矇蔽,甚至創新與創意搞不好是發展公司中的一種陷阱,誠如培養一位設計師創新與創意的能力,是從全方面的能力開始培養,而這個「全方面的能力」可能會誤導了許多人,搞不好只是一種「生活習慣」的改變而已。「態度」不僅於人際關係的範疇,古云:「君子慎獨。」意思是說,當獨自一個人的時候,也同樣的謹嚴慎行。

我比較強調的是正念,隨時保持著「覺知」,時時刻刻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,之後才感受到自我的言行。因此,這些都只回歸到原本的思考而已,這也是為什麼是「態度→行為→才華」的原因。最後,我以「去敝」兩字,作為與大家「開始思考」的心得分享。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ora03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